人生能有幾個 20 年......?
認真會就這樣 20 年了
SK2 超過 20 年了
工作年資也超過 20 年了
不過
拍照還沒滿 20 年, 雖然大相機時常冰著
玩手遊還沒滿 20 年, 雖然幾乎都移光了
養小人也還沒滿 20 年, 雖然不想要他們長大
我的人生能有幾個 20 年? 好幾個了
以後, 還有更多個 20 年
#差不多要把這段時間少做的拿回來了
那是人生......
人生能有幾個 20 年......?
認真會就這樣 20 年了
SK2 超過 20 年了
工作年資也超過 20 年了
不過
拍照還沒滿 20 年, 雖然大相機時常冰著
玩手遊還沒滿 20 年, 雖然幾乎都移光了
養小人也還沒滿 20 年, 雖然不想要他們長大
我的人生能有幾個 20 年? 好幾個了
以後, 還有更多個 20 年
#差不多要把這段時間少做的拿回來了
那是人生......
民國百年的第一篇文章,先祝福各位默默當潛水艇、喜歡小弟文章的朋友,民國百年新年快樂!
12/31跨年夜和朋友一起吃飯聊天,除了究極羅臼昆布鍋做的しゃぶしゃぶ,還要喝到趴。しゃぶしゃぶ好好吃,高湯真是太好喝,做湯豆腐好讚,酒款好喝、好多記憶深刻的東西吶……酒單很精采,不過沒筆記,抄酒名就很了不起了(喝那麼多誰記得):
還有一款Macallan 10y/o 1991(忘了抄裝瓶廠),酒主人又在家放了十年,真是順口好喝的加碼酒;這晚好多印象深刻的好酒,清酒有來自京都府的月桂冠純米大吟醸、和當地最知名銘柄「英勲」的祝米純米吟醸,愛知県知名的「醸し人九平次」也湊一腳,別誂的酸度醒出來是多美妙的事啊!
葡萄酒更不遑多讓,Trapet Chambertin剛開始好喝,還能再放,Hubert Lignier 2002是Romaine遺作,更是讚不絕口,Malescot 2000做得濃郁,卻很好喝,Vilmart香檳「心之精選(Couer de Cuvée)」第二次喝,真是喜歡,不過想想RM喝得真少。
小弟年紀還小,但大七的生酛梅酒極上品……真是沒話說的好喝(只是臺灣買不到),不過甜、清新漂亮略上脂粉的脫俗少女,沒有理由不好喝,沒有理由不再試看看,堪稱此生喝過最棒的梅酒。
好酒等待民國100年的101奧義昇龍拳,舉杯同祝「新年快樂」囉!
由Sopexa主辦的Simply Bordeaux,2010是第二次舉辦,也是小咖第一次參加。雖說主打「可試到88款不可錯過的Bordeaux葡萄酒」,但想也知道,大家期待的列級酒莊是不會開試飲的,故把重點放在許多中級酒莊、基本款的平價Bordeaux。
主辦單位非常用心,準備多種cheese和麵包,也是這天吃得最開心的(冰水是喝得最開心的);吐桶清理速度頗快,服務頗好,Sopexa也建議以吐酒代替吞飲,故未發生類似某次喝近百款酒,卻因吐桶清理不及、又不想把吐液濺到自己臉上,只好口口下肚,最後看到二三十條人肉躺在沙發上的窘態。
此回共有22間代理商參加活動,真是「精采可期」……當然,能被稱為「精采」的,非「地雷酒」莫屬。也許對象是普羅大眾,主辦單位和代理商態度都較鬆懈,白酒雖然都有冰過,但不是冰啞了、就是不夠冰,有的連紅酒都冰呆了,普羅大眾場只有四小時,沒那麼多時間杯杯用手溫著喝。但這還不算是地雷,充其量是蓋在地雷上的小雜草而已。
冰呆了、冰啞了、甚至冰死了,都還有得救,但代理商自己保存有問題的酒,就是死期、沒得救。22間代理商,最少有10間的保存有問題,還有幾間代理商,試飲酒全都是被熱壞的,若說代理商都是恆溫保存,也許對「恆溫」的定義要更仔細詢問。比如印象不錯的Château Reignac,紅白酒皆是死得苦狀萬分,還有更多懶得記的代理商存貨,明明狀況不好卻「勇於」拿出2003或2004的酒,倒得再多,也只是進吐酒桶。這天光聞就倒掉的「壞掉酒」大概快三十款,若這場我沒付費就算了,但普羅大眾場是要付門票的,錢很難賺耶!
衷心希望,喝到壞掉酒的quota,就在這場用完,今年、甚至再多幾年,不要再喝到不良代理商「恆溫」保存的熱壞酒……
學習品酒好一陣子,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嘗試奇特的酒,但人是偏心、有喜好的,喜歡的酒怎麼喝都不易改變。最喜歡的酒是Bourgogne,但一開始是由Bordeaux紅酒和甜白酒學習,故每年都會注意年份特性,猜測並選擇自己喜好的酒。
經過2006熱浪、2007溼冷、2008平庸的三個年份(不相信Robert Parker所說2008 Bordeaux是好年份),總有「2009 Bordeaux該來個好年份」的想法,八月Decanter新聞已預期2009 Bordeaux是很好的年份(惟不若2005經典),九月看到採收進行,直到10/1 CIVB harvest report出爐後,終於確定法國人(或說是Bordeaux人)對於2009 Bordeaux觀點──a magnificent vintage。
要先說的是,harvest report只寫了葡萄先天的種植、成熟部分,後段人為釀造是不提的。在這份報告裡,可以歸納幾點:
Jancis Robinson對2009 Bordeaux未著墨太多,僅提供harvest report和釀酒師Yvon Mau的筆記作參考,基本上不脫出上述幾點;Decanter則以新聞方式提到2009 Bordeaux「可能是下一個2005」;Wine Spectator則有blog討論全世界的2009年份,Bordeaux僅提到酒莊自述部分。目前看起來,都是寫到好的那一面,也許年份就是這麼好,也許仍有其它變化也不一定。
若釀造過程不出太大差錯的話,這會是我期待的年份,加上2008酒價回到相對「略」較合理的價位,希望不用準備太多銀彈,就能買到心儀的東西囉!
PS. 可能會繼續寫,端看收集到的資訊決定。
酒友Jason Liu撰寫、也是期待已久的新書「頂級酒莊傳奇」,終於在8/4全省開賣囉!8/15和8/30分別在台中和台北舉辦簽書會,小弟參加了台北場的活動,兼帶書給作者簽名。書已看過不少次,內容精采,值得推薦。
此書費時五年、共12萬字,故云「呷宋(Jason法語發音)《頂級酒莊傳奇》真人實境版,高潮迭起、暢快淋漓」,不過對某些酒友而言,這段話怎麼看都怪怪的,尤其是酒後惡搞的結果,怎麼聽都覺得很爽。不少酒莊採訪兩次以上,尤其為撰寫此書,2008年又拜訪部分酒莊,實是多年光陰的心血結晶。這次簽書會也有約一個半小時的簡報發表,講述著作裡的大分類和說明,並且針對部分讀友的問題先行回覆(比如:為何照片色調過於鮮豔),讓這次簽書會完滿達成……了一半。
另一半當然要靠「葡萄酒」滿足一下,這回有酒商贊助一款書中介紹酒莊旗下的酒商酒,未能參加的多少有些扼腕吧!自己雖頗幸福喝過一些好酒,但Domaine Leroy一向與我無緣,飲過數回皆感難以親近,尤其不喜莊主為自身名聲而做的事情,也許酒如其人,個性過度明顯了吧!酒商酒雖不如莊主個性明顯,印象反而較深刻些,尤其是白頭的白酒,終於有些期待感。
這天喝到的是酒商酒,年份又是頗不錯的1999,雖說事先已得知此資訊,心裡已有些猜測,但還是喝了才說得準。贊助酒商非常大手筆,連酒量都有近100cc,可謂不少哩:
Leroy SA Bourgogne (Rouge) 1999
酒液呈寶石紅色,邊緣泛紅色,液面晶亮。有著略濃郁的紅莓果、覆盆子、泥土香氣,略帶一些草梗、皮革、陳皮香氣,香氣幾無複雜度,已成熟而少變化,帶些不喜的酒精感,有些刺激。入口時感覺有酸度,酒體適中,單寧量中且已釋出而感覺有澀度,口感有些呆板、少元素而覺得酒精感重,已開始不好喝,口中以紅莓果、覆盆子、泥土、一些皮革、一些草梗、一些燻烤香氣為主。尾韻長度適中。已走下坡、現在該喝的酒。
雖然沒有續攤、不少酒友也因有事無法出席衝人氣兼喝樂花布根娘,但這樣淡淡地微醺裡度過,也是輕鬆樂事哩!
要向各位喜愛閱讀我網頁的酒友或網友們,說聲抱歉了……
不堪這陣子健康和心理因素的折磨,已經無法開心、放肆地吃喝,身體和精神逐漸承受不住,所以,決定要休養好一陣子,會有好一陣子沒有新文章……尤其是喜愛看酒的文章的朋友們,你們會有好一陣子,看不到新的文章,或是新的品酒筆記了。要維持網頁文章的水準,給自己很多的期望,現在的我,達不到了。每年一篇的「Top 10」仍會出來,那是我這一年來的成果,也是讓我記錄、回味自己曾經有過好酒的時刻……
我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希望這段時間靜靜的休養,能讓我重新找回對生活、對葡萄酒的熱情。
謝謝大家的支持,先預祝耶誕和新年快樂~
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是會期待Wine Spectator公布的Top 100(俗稱的「百大」),今年則是11/20公布。數天前Wine Spectator即已公布了前十名,自己比對一下,十之二,還算不錯;等到11/21拿到完整的資料時,就更開心了……
Wine Spectator相信對愛酒人士而言都不陌生,所以不多作介紹。Wine Spectator每年品評近十萬款葡萄酒,再由當年品評的酒裡,選出他們心中的Top 100。依照官方說法,他們綜合分數、價錢、產量和x-Factor,以排出名次,所以第一名的酒不會是最高分的酒;另外,也考慮「價錢」和「產量」因素,故以同分數的酒而言,價廉、量多者便為首選。
從自己對品酒有興趣之後,看「百大」就是樂趣之一。葡萄酒種類、品項何其多,自己根本無力喝過所有的酒,所以只能依照自己的喜愛、並參考酒家的意見,來選購酒款。Wine Spectator每年品評超過一萬支酒,能選出一百支作為當年度的「百大」酒,這一百支酒應有其特殊的地方,可能是分數高、可能值得收藏、可能物美價廉等。
若覺得這些酒並不特殊,不如想像一下:每年自動產生一萬個號碼,讓大家押寶下注,然後在年終開出有名次的一百個號碼,試看看自己的手氣,押中了就會很開心啦!就像簽號碼買大樂透一樣,大樂透是一周開獎兩次,我們這種則是一年「開獎」一次,雖然沒有任何獎賞,不過,增加「爽」感也是好事一樁哩!
對照一下「榜單」,今年喝過裡頭不少酒款,自己也「擁有」其中七款酒。圖在上,文在下:
#3. Château Léoville Barton 2003, WS:98(C)
#6. Château Lafaurie-Peyraguey 2003, WS:97
#14. Château Guiraud 2003, WS:95
#19. Paul Coulin et Fils Châteauneuf-du-Pape "Boisrenard" 2003, WS:97(C)
#39. Château Pontet-Canet 2003, WS:94
#75. Paul Jaboulet Aîné Hermitage 'La Chapelle' 2003, WS:96(C)
#82. Mommessin Clos de Tart 2003, WS:95(C)
當然要好好爽一爽啦~!
我喜歡法國酒,這次「擁有」的七款全是法國酒,前十名有兩支、前二十名有四支、前五十名有五支,而且都是自己喜歡、或慕名已久的酒款;再來,七支酒有四支是Collectibles,雖然並不代表以後買酒要多買Collectibles,但至少以酒款而言,都是有相當實力、價錢不差、而且有相當產量的好東西;七款酒都是2003年,而2003年對我而言更是特殊的年份,不只是我開始學酒的第一年而已;最後,七款酒的算術平均和中位數都是96分,我就喜歡9和6,實在是太巧了。
雖然喜歡法國酒,但我仍嘗試著各式各樣、不同產區的酒;Collectibles也沒什麼,有更多的好酒沒有被選到;2003雖是唯一,但日後會有更多的好年份;高分也不一定好,買了會變成自己的酒,自己要喜歡,最重要。能摸索自己的喜好,並樂在其中,那當然就足夠了……
所以,爽完啦~準備去台東了……
這次在晶華酒店舉辦的法國酒展,為期兩天,有十幾間代理商、酒莊前來參展,自己參加這種活動的經驗很少,不過重點當然不是參加,而是喝酒。我不是代理商,也不是什麼會下單的大咖,不過還是可以喝酒評分。晶華酒店服務實在沒話說,每攤都有準備清水(可嗽口、喝水、或洗杯子)和吐桶(這是一定要的),不時還會有人清吐桶,之前參加過的超小型酒展,都沒有如此貼心的服務啊!
簡單介紹過後,當然要鬼扯一下……所以,之後的話都是鬼扯,在此先聲明一下,別太認真看它們~
自己很少參加這樣的活動,所有的酒商都有開試飲,供大家評分,而且統統講英文,邊喝酒邊練英文,實在新鮮又有趣。所以,下面就po一些自己參加後的心得囉!
第一嘛,當然是,酒好多,而且好便宜!既然稱為法國酒展,當然,全都是法國酒,熟知的Bordeaux、Bourgogne、Champagne、Rhône、Alsace等,都有廠商,而且都是台灣目前沒有進口或代理的酒。台灣葡萄酒市場就這麼點大,進口商似乎也只認為高價市場才是市場,酒商怎麼進口,也就是那些酒,Bordeaux喝十大,Burgundy追Conti之類的。其實,有更多的法國平價酒,或是法國其它產區的酒,也是很好喝的,這次就有喝到Bergerac的甜酒,還有一些Alsace平價酒,其實做的很不錯。既稱「平價」,出廠價不到五歐,就算放到市場裡也沒幾多錢,但也有不錯的水準哩!
這次品嘗、評分的酒,共一百多支,平均是七分,大多數的酒都不到八分(評分時規定分數範圍為0至10分之間),雖然看起來好像不太好,但許多酒的價位都在5至10歐之間,實在便宜。有一些是自己評分為九分以上的酒,值得推薦,若台灣真的有進口而且價錢合理的話,說不定可以考慮哩:
Château L'Agel Minervois "In Extremis" 2003
Château Poulvère 2002(Monbazillac甜白酒)
Canard-Duchéne Brut Champagne Grand Cru Cuvée Blanc de Noirs NV
Canard-Duchéne Brut Champagne Grand Cru Cuvée NV
最後那兩支香檳比較貴(出價接近25歐),前兩支就便宜多了。
第二嘛,這次增加許多經驗值,並且和酒商交換一些意見,實在是特別的經驗。像Alsace酒商便很滿意2005年的表現,我這次也喝到一些2005年的Alsace(已經裝瓶的),有喝到Riesling、Pinot Gris、Gewürztraminer,都有很不錯的水準;有喝到Anjou的Rosé,使用50% Cabernet Franc和50% Cabernet Sauvignon,很特別的體驗,而且還有甜的Rosé哩!(由綠左大說明後,得知Cabernet d'Anjou是少數可以釀成甜Rosé的AOC之一。)
Blanc de Noirs的香檳本來就少見,之類曾經好奇過:有多少香檳廠做過這種香檳?可能是我少見多怪,但這次喝到,又是另一種特別的體驗哩!另外來自Saint-Bris、Côtes d'Auxerres、Petit Chablis的白酒,還有全場唯一的一支Armagnac,甚至是Alsace的氣泡酒,這次也都嘗試過了。
第三嘛……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吐酒了。一百多支酒,只喝不吐真的會倒,而且有更多自己分數打七分以下的酒,實在不想拿這種酒佔自己的肚子,也不想佔到胃的空間,所以,必須要吐掉。大多數不到八分的紅酒,單寧都頗粗,而且不是濃而無味、就是稀得可以,實在不想多喝兩口。雖是「一夫當關,百酒莫之能禦」,不過,還是不要虧待自己的肚子和胃比較好……
可惜,平時沒有練習吐酒,吐酒實在吐得不好看,吐得像瀑布一樣,不若細涓。可能代理商邊看我吐酒,心裡邊竊笑吧!
(從右至左分為別第1至第5號酒,將在後面說明。)
記得以前喝酒,不管是什麼酒,基本上都是不會品嘗的。看著長輩們喝酒的方式,曾以為喝酒也僅是如此而已,只是喝著、聊天、吃飯,和「品飲」根本是沾不上邊的。雖然我愛吃有的沒的,或是偶爾會和她花錢吃吃大餐,不過並不會想到許多,更遑論品嘗或品飲了。之前開始學習品飲葡萄酒,自己曾經有這麼個想法: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品飲(或品嘗)呢?那時開始,我訓練自己的感官,放慢自己的腳步,好好記住感覺,然後慢慢回味。
葡萄酒是在偶然的機會下造成的結果:在我前年的生日,帶著她一起到了Tutto Bello吃飯,搭配的卻是一支頗甜的冰酒。我開始發現,酒對我的口感居然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開始慢慢接觸著葡萄酒,也開始學習葡萄酒。我身邊的朋友沒有人在喝酒,許多都是自己看書學習,這樣的學習其實是很慢的。
其實在這個時候,我也想嘗試品飲Single Malt,我所選的第一支Single Malt就是Macallan 12yo,原因很簡單嘛,它常常在「商業周刊」雜誌上打廣告,而當時我就是訂戶之一,看廣告看久了,真的想要品飲時,就會先想到它。沒錯,第一次喝到的感覺真的很好、很美妙,不過,妙在那裡我卻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之後的重心放在葡萄酒,也就沒有再繼續學習了。當時,我也想嘗試品飲清酒,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葡萄酒越喝越多,烈酒卻幾乎沒喝。去年五月中,參加了第二屆「IKEA異國風情美食節」,並且參加了Johnnie Walker品酩之旅。第一次被帶領著、品飲著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雖然它並不是Single Malt,不過對我而言仍是印象深刻。美食節之後,我仍然沒有繼續喝烈酒,Single Malt的品飲仍是無寂而終。
直到今年年初,才在華納威秀信義店和世貿二館的中間,再次找到了Johnnie Walker品酩之旅的地點,當然,這是無意間發現的。在這趟品酩之旅中,總共可以品飲五支酒,如下:(第2至第5支酒的酒名我並不確定)
1.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 Blended
2.Talisker 10yo Single Malt
3.Mortlach 12yo Single Malt
4.Glendullan 12yo Single Malt
5.Glendullan 35yo Single Gran
講師帶領大家先品飲1號酒,然後嘗試在1號酒裡找出Johnnie Walker裡的四種主要風味:煙燻味(earthy smoke)、清新果香味(fresh fruit)、濃郁果香味(rich fruit)、香草味(creamy vanilla)。最後,再次品飲1號酒,並自行探尋更多隱藏其中的風味。在介紹四種主要風味時,就會分別品飲第2至第5號酒。品酩之旅結束後,還會有精美的小禮物,而且最重點是,一.毛.錢.都.不.用.付,多去個幾次也不打緊。
30分鐘的品酩之旅裡,我最感興趣的即是品飲第2至第4號酒,這三支酒皆為Single Malt,而且正好是三個不同的產區,三種不同的個性,三種不同的風味。參加過許多次品酩之旅的我,頗喜歡2號酒帶給我的香氣和口感。這支以泥煤煙燻味、碘味、香辛料和葡萄乾香氣為主的Whisky,有著強烈的個性,似乎對於我這個Single Malt初學者而言有著強大的魅力。一次又一次的品飲中,似乎我又能找到更多可以形容它的東西,我也慢慢被Single Malt吸引了。
開始慢慢喜歡Single Malt,也許那一天開始,我也會慢慢收集Single Malt吧……